> 文章列表 >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

很多人对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2、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3、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4、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5、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6、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

7、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8、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9、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10、扩展资料作品简介《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11、《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

12、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13、《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 [3]  、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

14、均只有传,没有纪。

15、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四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16、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

17、但蜀汉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18、《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

19、这虽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关键人物史料不足的缺点。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21、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22、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23、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24、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

25、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26、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27、他出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癸丑,前半生(31岁以前)生活在蜀中,任职于蜀汉。

28、据蜀人常璩在《华阳国志·陈寿传》中说:“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指《左传》、《公羊传》和《毅梁传》),锐精《史(记)》《汉(书)》,聪替敏识,属文富艳。

29、“他不仅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系统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对于历史学兴趣浓厚,钻研精深,成就斐然。

30、 陈寿在蜀汉后主时期,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31、当时刘禅信用宦官黄皓,朝政昏阍,群臣曲意阿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32、陈寿不愿趋附时流,仕途坎坷,屡遭贬黜。

33、蜀汉被曹魏吞灭之后,陈寿已经31岁了。

34、曹魏并蜀之后两年,司马炎篡魏而建立西晋政权。

35、陈寿居父丧时不幸患病,叫侍婶为自己调治药丸,这在当时的舆论界认为是不合礼教的行为,所以遭到贬斥,沉沦很久。

36、后因尚书令张华赏识陈寿的才华,为之愉扬,他才被举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兼本郡中正。

37、陈寿是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乃于公元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

38、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39、因此,准确的说陈寿是西晋时期的中国安汉人,现代中国南充人。

40、蜀国人..是前期蜀国武将陈式的后人.陈寿前期蜀国后期魏国西晋人。

本文【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陈寿)】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